今天读了一篇《CAUSE语义韵的对比研究》,作者用了卡平方论证中国学习者和本族语者的语义韵差异。其中一组数据见下:
消极(%) 中性(%) 积极(%)
CLEC 47.1 11.7 41.2
SBNC 82.4 13.7 3.9
作者的结论:"总之,在使用CAUSE与great(er, est)搭配时,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少用了消极语义韵 (X2=26.6,p<0.05) 多用了积极语义韵(X2=34.1, p<0.05),在使用中性语义韵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."
以前,我都是使用频次来计算Chi-Square的,而作者使用了百分比。为了验证是否能在SPSS中进行此种计算,我将这些数据输入SPSS,果然可以计算,但Pearson Chi-square的结果分别为26.750和39.754,和作者的不同。我有两个问题向大家请教:
1.为什么我的计算结果和作者的结果有差异?
2.使用百分比数据计算Chi-square比用频次计算有什么优点,这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吗?我认为它们好像是一样的,因为百分比可以看成是一种频率,即100次里面出现了多少次,不知道这种看法是否正确。
万分感谢!
消极(%) 中性(%) 积极(%)
CLEC 47.1 11.7 41.2
SBNC 82.4 13.7 3.9
作者的结论:"总之,在使用CAUSE与great(er, est)搭配时,中国英语学习者明显少用了消极语义韵 (X2=26.6,p<0.05) 多用了积极语义韵(X2=34.1, p<0.05),在使用中性语义韵时二者没有显著差异."
以前,我都是使用频次来计算Chi-Square的,而作者使用了百分比。为了验证是否能在SPSS中进行此种计算,我将这些数据输入SPSS,果然可以计算,但Pearson Chi-square的结果分别为26.750和39.754,和作者的不同。我有两个问题向大家请教:
1.为什么我的计算结果和作者的结果有差异?
2.使用百分比数据计算Chi-square比用频次计算有什么优点,这两种计算结果相同吗?我认为它们好像是一样的,因为百分比可以看成是一种频率,即100次里面出现了多少次,不知道这种看法是否正确。
万分感谢!